湖南智心心理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沙盘、音乐放松椅、心理VR单车、心理测评软件等心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心理设备厂家,涉足教育、医疗和司法政府企业和社区等行业,旗下“心潪心”品牌提供了以心理产品(软,硬件)及心理咨询室建设运用综合解决方案。
2021-04-22 387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的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师。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师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1)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人们可能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划重点,看清楚哦,这里有两个“可能”),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
对于很多来访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医生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
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访者发现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访者拿出办法。
相反,假若咨询师替来访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咨询师,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较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咨询师就该给他纠正“咨询依赖”了。
(2)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不少来访者,尤其是电话来访者,要求心理咨询师较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咨询师回答是,他们才放心),只有这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
对心理咨询师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访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点),但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师也有过类似经历,就像一位助产师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
还有一种现象,来访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认为条件较优越,而对方又不够热情主动,咨询过程中也许他会说:“我的条件多优越呀,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呀!”
试想对来访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悟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3)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是心理不正常了才去看咨询师。
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唯恐被别人发现。即便自己鼓足勇气去了,内心还是有做贼心虚的感觉。
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在美国,很多人在与女友约会前,会安排见一次心理咨询师,一一来显示他对约会的重视,二来有助于提升他的生活质量。心理咨询主要有服务对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和情绪情感困惑的普通人,这完全不同于治疗精神疾病的患者。
(4心理咨询≠爱心+道德+能言善辩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
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
但其中一些主持人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访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某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
就道德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以与道德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德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5)心理咨询师≠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
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咨询师能够猜得出。
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和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做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热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6)心理咨询≠声音悦耳+善解人意
一些人认为,似乎只要有甜美的嗓音,不管谈什么,能侃能聊、迎合来访者的心理、能吸引住人就是标准。
尽管有的打着“心理调适”含蓄的字眼,但打电话的来访者在与各种媒体主持人的对话当中,已经把主持人当成心理咨询师,或把这个过程看做是心理咨询了,所起的作用除了疏泄一下之外其他就很难说了。
也有的来访者目的不是为了咨询,其中苦衷可能只有主持人自己才会知道。
(7)心理咨询≠窥见内心
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在路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他猜一猜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
许多来访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者就应该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者水平不高。
其实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
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8)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许多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似乎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像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
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9)心理咨询师≠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病人**服从、配合,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
来访者需要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较终才能追赶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10)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一位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前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死钻牛角尖,想开点就会好的。”亦不让患者服药。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很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
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11)心理咨询≠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
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12)心理素质好≠不需要心理咨询
很多人认为“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地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越是高层次的人士越需要心理咨询,即使是心理咨询师自己,也需要经常心理咨询。
(13)解决心理问题≠娱乐活动或发泄
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时,会自然采取娱乐发泄的方式来排解,比如找朋友喝酒唱歌、找亲友聊天倾诉,运动身体发泄或者暴饮暴食,疯狂购物,密集游玩等,这些发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帮助你放松心情,发泄不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正视和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在经历了多次发泄后,会让人陷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中。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很多负作用的方法。而只有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才能帮助你真正觉察内心的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14)好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好朋友
很多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并希望能够和咨询师在咨询以外的环境中建立私人的友谊,加深情感,把咨询师当作朋友来相处。这是心理咨询行业明令禁止的做法,因为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中规定,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得建立或保持多重关系,同时在咨询服务期间,咨询师也不得与来访者建立除咨询以外的任何联系。咨询师作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专业群体,必须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用专业的方式提供咨询服务。而任何非咨询关系的建立,会造成咨访关系的破坏和阻碍,使咨询师无法保持中立的立场,从而对来访者造成负面影响。只有与来访者保持纯粹咨询关系的咨询师才能为其提供较专业和较客观的服务。
在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初诊接待的过程中,会根据一些专业指标来评估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通常把心理健康问题分为三类,分别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问题。心理咨询师将根据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具体的心理问题来制定针对性的咨询方案。
在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综合评估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接触访谈、来访者个人和家庭情况、儿时经历、学习工作情况、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只有通过的了解,才能准确的判断和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出科学的咨询方案。
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有正常心理问题或情绪情感困扰的普通人。平台主要服务的咨询对象包括三类人群:
*类: 3-18岁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与家长, 其中儿童青少年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第二类:面临恋爱情感问题的年轻人群、以及婚姻家庭问题的已婚人士、家庭成员、离异人士及重组家庭人士。
第三类:面临个人发展困境、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性格与职业发展问题的职场年轻人群与中年人士。
因为我们都是正常的普通人,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身体的小毛病,比如感冒发烧或咳嗽等等,都会经常去看病和吃药。而我们的心理同样如此,也会因为压力、恋爱和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问题产生心理的不适与情绪的困扰,严重时会影响我们的日常起居和饮食睡眠。因此,当我们有心理烦恼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在欧美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律师、会计师一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人群。据权威统计,美国3亿多人口中,近6000万人群(占人口比例20%左右)常年定期做心理咨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得到解决。
湖南智心心理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沙盘、音乐放松椅、心理VR单车、心理测评软件等心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心理设备厂家,涉足教育、医疗和司法政府企业和社区等行业,旗下“心潪心”品牌提供了以心理产品(软,硬件)及心理咨询室建设运用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
电 话:15386275662 Q Q:2778756539@qq.com
联系人:兰天良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金海路197号长沙南车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轻工厂房4楼